“吸粉引流”是假 诈骗钱财是真

新标题:“吸粉引流”是虚假宣传,但诈骗钱财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记者 荣怡婷 和通讯员 徐秀凤 是一支出色的新闻团队。他们以其广泛的思维和深入的报道而闻名。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文化领域,他们都能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新闻报道。荣怡婷和徐秀凤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能够捕捉到重要的新闻事件,并将其传达给读者。他们的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是通过深入分析和采访,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荣怡婷和徐秀凤的工作精神和才华使他们成为了新闻界的佼佼者,他们的报道不仅具有影响力,而且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荣怡婷和徐秀凤都是不可或缺的新闻人物,他们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视角。

据嘉兴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成为主播,以赚取快速的金钱。然而,由于网络主播门槛低、赚钱速度快,这容易使初入社会或者在家闲职的年轻人陷入“赚快钱”的心态,从而成为骗子的目标。今年,嘉兴市钟埭刑侦队成功破获了一起以直播引流为名的诈骗案件,为受害群众挽回了数千元的损失。这一事件提醒人们要警惕网络诈骗,并加强对网络主播行业的监管,以保护公众的利益。

今年3月,钟埭街道的徐女士(化名)在快手直播时结识了一位自称王某(化名)的男子。王某声称可以帮助徐女士成为一名热门主播,通过刷流量来赚取大量的钱。当时,徐女士正为她的直播间缺乏粉丝和低人气而烦恼不已,因此王某的出现就像是给她带来了一线希望,让她感到非常心动。于是,她和王某互加好友,并开始了畅聊。

王某在与徐女士聊天时感受到她对于提升直播间人气的迫切需求。为了满足她的需求,王某声称自己认识一位朋友在上海开互联网公司,这位朋友精通网络主播培训和包装,并能够帮助徐女士快速吸引更多粉丝和引流。受到王某的热情推荐影响,徐女士随后添加了这位自称为"好友"的微信账号。

“我保证每天都能有一两万粉丝,来你直播间。”“不出几天,就能成为‘网红’主播,拿到平台分红。”……面对“好友”的“迷魂汤”,徐女士成功“入套”。“一开始,她让我交12000元的培训费,但我实在没钱,就问她能不能便宜点,她说熟人推荐,可以给个‘友情价’。当时我觉得还挺划算,就报名交了6000元。”徐女士回忆道。

徐女士回忆起自己面对一位自称“好友”的人所说的诱人承诺。这位“好友”声称能够帮助她每天吸引一两万名粉丝观看她的直播,并迅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网络红人,从而获得平台分红。在这种“迷魂汤”的影响下,徐女士最终被说服了。

起初,这位“好友”要求徐女士支付12,000元的培训费。然而,由于徐女士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她向对方提出能否降低费用。这位“好友”声称有熟人推荐,可以给她一个“友情价”。徐女士当时觉得这个价格还算划算,于是报名并支付了6,000元。

徐女士的回忆揭示了她在这个诱人的承诺下被骗的经历。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声称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成功的人,并在做出决策之前仔细考虑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徐女士投入了大量资金,希望能够实现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网络主播的梦想。然而,她很失望地发现她的直播间没有任何人问津,一切都显得平平淡淡。为了了解情况,她给她的“好友”和王某打电话,但她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这时,徐女士才意识到她被骗了。她感到非常沮丧和愤怒,因为她的努力和投资都白费了。

在钟埭刑侦队的介入调查下,他们揭露了王某所谓的“吸粉引流”背后的骗局。原来,王某自己扮演了他所谓的“好友”,而徐女士添加的“好友”实际上是王某的微信小号。为了使骗局更加真实,王某还特意改变了性别,并模仿女性的口吻与徐女士进行聊天,以此让她放松警惕。钟埭刑侦队的民警潘浩表示,警方已成功追回了6000元,并对涉案嫌疑人进行了刑事处罚。这次调查揭示了骗局的真相,警方的介入为受害者带来了一丝正义的曙光。

“网络直播平台上,不法分子经常利用‘包装引流’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这种案件屡见不鲜。徐女士这样缺乏直播经验的‘小白’很容易被‘刷流量赚大钱’的假象所欺骗。”潘浩指出,成为一名主播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直播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因此,我们不应轻信他人关于‘吸粉引流’的承诺。在涉及到金钱问题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468318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苦苦日记